干式氢弹的反应条件是在原子弹爆炸的高温高压下瞬间完成的。不过,锂6捕获中子的截面很大,不一定需要非得在原子弹爆炸这种极端的条件下。
我们把锂的化合物,例如钛酸锂或者硅酸锂这类的物质(其实都是白色粉末)和其他基材混合烧制成块。这时候我们就有了一块块含有锂6的陶瓷材料。
这种陶瓷叫做“陶瓷滋生器”,大块的叫做“滋生瓦”或者“滋生毯”。把它们放到核电站的反应堆中就可以被核电站中的中子击发,从而这些滋生器中的锂会转化为氦和氚。经过提取和分离这些陶瓷滋生器中气体就可以获得氚和氦气,装罐之后就可以卖掉了。
这也是我们在市场上购买的氦和氚的主要来源,算是核反应堆的副业。只不过氚和核武器的关系更紧密一些,是受到国际核查组织的管理的,流通到民用市场中的比较少。
现在,类似于俄罗斯这样的国家还专门设置了制造氚反应堆,这种反应堆的目的不是发电,而是直接生产氚。
毕竟目前高纯度氚的价格还是相当高的——大约3万美金一克。建造这种反应堆要比发电赚钱赚得多了。
而目前每年全球各种核设施的氚产量大约是30多公斤。看起来也是数量不多的样子。只不过咱们如果以核弹为例子,一枚标准的核弹引爆装置中氚的需求量大约是在15克左右。30多公斤的氚实际上已经够维持全球核武器库运行十几年的时间了。
核武器上用不完的氚到哪里去了呢?主要是在大家的手里,例如前面提到的氚管,里面充入的气体中就有2.5%的氚,剩下的是氖这种惰性气体。
这种氚自发光照明和标记装置目前依然是氚的最大用量。至于科研机构、核设施中需要的氚基本上都是以每年十几二十克来计算的,相对于产量来说用得就相当少了。
不过,推算一下,一座1GW的聚变反应堆每年需要氚的消耗量大约是167公斤。这就相当于目前全世界5年的氚产量了。
似乎全世界的氚产量就又不够了的感觉。但是大家要知道的事情是,现在氚产量低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大量用氚的地方太少了。所以世界上氚产量上不去,如果真的有聚变反应堆产生了大量的氚需求,那么氚的产量也就会立刻提高,价格也会跌到“白菜价”。这件事主要还是因为供需关系来决定的。
要知道,当年美苏军备竞赛的时候,苏联一个月的氚产量曾经高达15公斤!这就是妥妥的需求带动的生产行为了。
所以说,一旦可控核聚变实现了,咱们还就真的没有必要担心地球上“仅存的几公斤”氚会用完。毕竟这“几公斤天然氚”人类是压根没打算用的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